附织纴图谱
王祯曰:织纴,妇人所亲之事。《传》曰:“一女不织,民有寒者。”古谓“庶士以下,各衣其夫。秋而成事,蒸而献功,愆则有辟。”是也。凡纺络经纬之有数,梭繀机杼之有法,虽一丝之绪,一综之交,各有伦叙。皆须积勤而得,累工而至,日夜精思,不致差误,然后乃成幅匹。如闺阃之属务之,不惟防闲骄逸,又使知其服被之所自,不敢易也。
丝籰
络丝具也。《方言》曰:“援,兖豫河济之间,又谓之辕。”郭璞注云:所以络丝,《说文》曰:“籰,收丝者也。”或作{角间},从角间声。今字从竹又从矍,竹器,从人持之矍矍然,此籰之义也。然必窍贯以轴,乃适于用。为理丝之先具也。
络车
《方言》曰:“河济之间,络谓之给。”郭璞注曰:所以转籰给事也。《说文》云:“车柎为柅”。《易·夬》曰:“系于金柅。”金者,坚刚之物,柅者,制动之主。《通俗文》曰:张丝曰柅”。盖以脱軖之丝,张于柅上,上作悬钩,引致端绪,逗于车上。其车之制,必以细轴穿籰,措于车座两柱之间,谓一柱独高,中为通槽,以贯其籰轴之首,一柱下而管其籰轴之末。人既绳牵轴动,则籰随轴转,丝乃上籰。此北方络丝车也。南人但习掉籰取丝,终不若络车安且速也。今宜通用。
经架
牵丝具也。先排丝籰于下,上架横竹,列环以引众绪,总于架前经簿。与牌同。一人往来,挽而归之纼轴,然后授之机杼。
纬车
《方言》曰:“赵魏之间,谓之历鹿车,东齐海岱之间,谓之道执;今又谓繀车”。《通俗文》曰:“织纤谓之繀,受纬曰莩。”其拊,上立柱置轮,轮之上,近以铁条中贯细筒,乃周轮与筒,缭环绳。右手掉纶,则筒随轮转;左手引丝上筒,遂成丝繀,以充织纬。
织机
织丝具也。按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傫祖,始勤蚕稼。月大火而浴种,夫人副袆而躬桑。乃献茧丝,遂称织纴之功,因之广织,以给郊庙之服。见《路史》。《傅子》曰:“旧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马生者,天下之名巧也,患其遗日丧巧,乃易以十二蹑。”今红音工。女织缯,惟用二蹑,又为简要。凡人之衣被于身者,皆其所自出也。
梭
《通俗文》曰:织具也,所以行纬之莎。
砧杵
捣练具也。《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石砧一枚,又捣衣杵十”。《荆州记》曰:“秭归县有屈原宅,女媭庙。捣衣石犹存。”盖古之女子,对立,各执一杵,上下捣练于砧。其丁冬之声,互相应答。今易作卧杵,对座捣之,又便且速,易成帛也。
王祯曰:纩絮御寒,古今所尚,然制造之法,南北互有所长。故特总辑,庶知通用。今附于后。
绵矩
以木框方可尺余,用张茧绵,是名绵矩。又有揉竹而弯者,南方多用之。其绵外圆内空,谓之猪肚绵。及有用大竹筒,谓之筒子绵。就可改作大绵,装时未免拖裂。北方大小用瓦。盖所尚不同,各从其便。然用木矩者,最为得法。郦善长《水经注》曰:“房子城西,出白土,细滑如膏,可用濯绵,霜鲜雪耀,异于常绵。世俗言房子之纩”也。抑亦类蜀郡之锦,得江津矣。今人张绵用药,使之腻白,亦其理也。但为利者,因而作伪,反害其真,不若不用之为愈。因及之,以为世戒。
絮车
构木作架,上控钩绳滑车,下置煮茧汤罋。絮者掣绳上转滑车,下彻瓮内钩茧,出没灰汤,渐成絮段。《庄子》所谓澼絖者。疏云:“洴,浮也。澼,漂也。絖,絮也。”古者纩、絮、绵一也;今以精者为绵,粗者为絮。因蚕家退茧造絮,故有此车煮之法。常民藉以御寒,次于绵也。彼有捣茧为胎,谓之牵缡者,较之车煮,工拙悬绝矣。
捻绵轴
制作小碢,或木或石,上插细轴。先用叉间挂绵,上轴悬之。捻作绵丝,即为绸缕,可代纺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