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桑事图谱织纴附



王祯曰:夫蚕之用桑,必有钩筐等器,以供其事。然远近之间,习俗不通,故其制度巧拙绝异。彼有并力而不及,此或一工而兼倍。今特采辑,去短从长,使知所择。夫桑具,蚕之用也。故次于蚕事之后。

桑几


状如高凳,平穿二桄,就作登级。凡柔桑不胜梯附,须登几上,乃易得叶。《齐民要术》云:“采桑必须高几。”《士农必用》曰:“担负高几,绕树上下。”今蚕家采彼女桑,兹为便器。图不载。

桑梯


《说文》曰:“梯,木阶也。”夫桑之稚者,用几采摘;其桑之高者,须梯剥斫。梯若不长,未免攀附,劳条不还,则鸠脚多乱。樛枝折垂,则乳液旁出。必欲趁手高下,随意去留,须梯长可也。《齐民要术》云:“采桑必须长梯。”“梯不长则高枝折”,正谓此也。

斫斧


桑斧也。其斧銎匾而刃阔,与樵斧不同。《诗》谓:“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士农必用》云:“转身运斧,条叶偃落于外。”即谓“以伐远扬”也。凡斧所剥斫,不烦再刃者为上;至遇枯枝劲节,不能拒遏,又为上;如刚而不阙,利而不乏,尤为上也。然用斧有法,必须转腕回刃,向上斫之:枝查既顺,津脉不出,则叶必复茂。故农语云:“斧头自有一倍叶。”以此知科斫之利胜,惟在夫善用斧之效也。

桑钩


采桑具也。凡桑者,欲得远扬枝条,引近就摘,故用钩木,,以代臂指攀援之劳。昔者亲蚕,皆用筐钩采桑。唐上元初,获定国宝十三,内有采桑钩一。以此知古之采桑,皆用钩也。然北俗伐桑而少采,南人采桑而少伐。岁岁伐之,则树脉易衰;久久采之,则枝条多结。欲南北随宜,采斫互用,则桑斧桑钩,各有所施,故两及之。

桑笼


《集韵》云:“笼,大篝也。”即今谓有系筐也。桑者便于提挈。古乐府云:“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头,青丝为笼绳,桂枝为笼钩。”今南方桑笼颇大,以担负之,尤便于用。

切刀


断桑刃也。蚕蚁时用小刀,蚕渐大时用大刀,或用漫?。蚕多者,又用两端有柄长刃切之,名曰懒刀。懒刀如皮匠刮刀,长三尺许,两端有短木柄,以手按刀,半裁半切,断叶云积,可供十筐。先于长凳上,铺叶匀厚;人于其上,俯按此刀,左右切之。一刃之利,可桑百箔。

桑网


盛叶绳兜也。先作圈木,缘圈绳结网眼,圆垂三尺有余,下用一绳纪为网底。桑者挈之,纳叶于内。网腹既满,归则解底绳倾之。或人挑负,或用畜力驮送,比筐盘,甚为轻便。北方蚕家多置之。

桑砧


《尔雅》曰:“砧,谓之?。”郭璞注曰:“砧,木礩也。”砧从“石”,?从“木”,即木砧也。砧,截木为碢,圆形竖理,切物乃不拒刃。此北方蚕小时,用刀切叶砧上;或用几,或用夹。南方蚕无大小,切桑俱用砧也。玄扈先生曰:木砧伤叶,吴中用麦秸造者为佳。

劖刀


剥桑刃也。刀长尺余,阔约二寸,木一握。南人斫桑、剥桑,俱用此刃。北人斫桑用斧,劖桑用镰。镰刃虽利,终非本器,殆不若劖刀之轻且顺也。若南人斫桑用斧,北人劖叶用刀,去短就长,两为便也。

桑夹


挟桑具也。用木礩,上仰,置叉股,高可二三尺;于上顺置?刃。左手茹叶,右手按刃切之。此夹之小者。若蚕多之家,乃用长椽二茎,骈竖壁前,中宽尺许。乃实纳桑叶,高可及丈;人则蹑梯上之,两足后踏屋壁,以胸前向压住;两手紧按长刃,向下裁切。此桑夹之大者。南主切桑,唯用刀砧,不此等桑具。故特历说,庶仿用之,以广其利。今人自三眠以后,食切叶二顿,即食带枝全叶矣。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