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艺·谷部
崔寔曰:正月可种豍豆,二月可种大豆。又曰;二月,昏参夕,杏花盛,桑椹赤,可种大豆,谓之上时。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孝经援神契》曰:赤土,宜豆也。
《齐民要术》曰:春种大豆,次种谷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一亩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一亩用子一斗二升。岁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种子。地不求熟。秋锋之地,即
氾胜之曰: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戴甲而生,不用深耕。大豆须均而稀。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获豆之法:荚黑而茎苍,辄收无疑;其实将落,反失之。故曰:“豆熟于场。”于场获豆,即青荚在上,黑荚在下。又区种大豆法:坎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得千六百八十坎。其坎成,取美粪一升,合坎中土,搅和以内坎中。临种,沃之,坎三升水。坎内豆三粒。覆上土勿厚,以掌抑之,令种与土相见。玄扈先生曰:凡种宜然,故用足践,用砘也。一亩,用种一升,用粪十六石八斗。豆生五六叶,锄之。旱者溉之,坎三升水。丁夫一人,可治五亩。至秋收一亩十六石。种之上,土才令蔽豆耳。
王祯曰:大豆当及时锄治上土,使之叶蔽其根,庶不畏旱。大豆之黑者,食而充饥,可备凶年。丰年,可供牛马料食。黄豆,可作豆腐,可作酱料。白豆,粥饭皆可拌食。白黑黄三豆,色异而用别,皆济世之谷也。
种大豆:锄成行垅,舂穴下种。早者,二月种,四月可食,名曰梅豆。皆三四月种。地不宜肥,有草则削去。种黑豆:三四月间种,其豆亦可作酱及马料。
俞贞木《种树书》曰:种诸豆及麻,若不及时去草,必为草所蠹耗。虽结实,亦不多。谚云:“麻耘地,豆耘花。”麻须初生时耘,豆虽开花亦可耘。
【小豆】《广雅》曰:小豆,荅也。贾思勰曰:小豆,有绿赤白三种。
《齐民要术》曰:种小豆,大率用麦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须兼留去岁谷下以拟之。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初伏断手为中时,一亩用子一斗。中伏断手为下时。一亩用子一斗二升。中伏以后,则晚矣。熟耕、耧下,以为良。泽多者,耧耩,漫掷而劳之,如种麻法。未生,白背劳之,机佳。漫掷犁
氾胜之曰:小豆,不保岁,难得。椹黑时,注雨种,亩一升。豆生布叶,锄之;生五六叶,又锄之。大豆小豆,不可尽治也。古所不尽治者,豆生布叶,豆有膏,尽治之,则伤膏,伤则不成。而民尽治,故其收耗折也,故曰“豆不可尽治”。养美田,亩可十石;以薄田,尚可亩取五石。谚曰:“与他作豆田。”斯言良美可惜也。
【菉豆】菉豆,本作绿,以其色名也。粒大而色鲜者为官绿,皮薄粉多;粒细而色深者为油绿,皮厚粉少。早种者,呼为摘绿;迟种,呼为拔绿。以水浸湿,生白芽,为菜中佳品。
王祯《农桑通诀》曰:北方惟用菉豆最多,农家种之亦广。人俱作豆弱豆饭,或作饵为炙,或磨而为粉,或作面材。其味甘而不热,颇解药毒,乃济世之良谷也。南方亦间种之。
俞贞木《种树书》曰:“种菉豆地宜瘦。”四月种,六月收子再种,八月又收,中作粉。豆芽菜:拣菉豆,水浸二宿。候涨,以新水淘,控干。用芦席洒湿衬地,掺豆于上,以温草荐覆之,其芽自长。大豆芽同此。
【赤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或云: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死,为疫鬼而畏赤豆,故于是日作粥以厌之。
《齐民要术》曰:大赤豆,三月种,六月旅摘。迟者,四月种亦可。宜稀稠得所,太密不实。玄扈先生曰:有一种米赤,最能杀草。
【蚕豆】王祯谓其蚕时始熟,故名。李时珍曰:荚状如蚕,亦通,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既此。南土多种之。蜀人收其子,以备荒歉。
王祯《农书》曰:蚕豆,百谷之中,最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饭充饱。今山西人用豆多麦少磨面,可作饼饵而食。
玄扈先生曰:“蚕豆,种花田中;冬天不拔花秸,用以拒霜。至清明后拔之。
又曰:“蚕豆,八月初种,腊月宜厚壅之。此种,极救农家之急,且蝗所不食。
【豌豆】《辽志》作“回鹘国豆”,《唐史》作“毕豆”。崔寔作“
《务本新书》曰:豌豆,二三月种。诸豆之中,豌豆最为耐陈,又收多熟早。如近城郭,摘豆角卖,先可变物。旧时庄农,往往献送此豆,以为尝新,盖一岁之中,贵其先也。又熟时少有人马伤践。以此校之,甚宜多种。
玄扈先生曰:“豌豆与蚕豆各种。蚕豆之利,倍于豌十一;其耐陈则一也。
【豇豆】一名跭
谷雨后种,六月收子。收来便种,再生,八月又收子。一年两熟。
【稨豆】古名蛾眉,俗名沿篱。有黑白二种。黑者,名鸣豆,其荚状凡十余色。嫩时可充蔬食茶料,老则收子煮食。白者良,入药品。
清明日下种,以灰盖之,不宜土覆。芽长分栽,搭棚引上。玄扈先生曰:以口向上种,粒粒出,若扁种,十不出一。盖豆瓣重,顶土不起,故烂耳。
【刀豆】《酉阳杂俎》云;乐浪有挟剑豆,即此。三月下种,蔓生。
清明时,锄地作穴。每穴下种一粒,以灰盖之。只用水浇,待芽出则浇以粪水。蔓长,搭棚引上。
【黎豆】古名狸豆,又名虎豆。其子有点,如虎狸之斑,故名。《尔雅》所谓“摄、虎櫑。”三月下种,蔓生。江南多炒食之。
【麦】《尔雅》曰:大麦,
《尚书大传》曰:秋昏虚星中,可以种麦。虚,北方玄武之宿。八月昏中,见于南方。
崔寔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惟
《氾胜之书》曰:凡田有六道,麦为首种。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令麦耐旱,蚕矣令麦忍寒。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之。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黄金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干叶。须麦生,复锄之。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春冻解,耕如土,种旋麦。麦生,根茂盛,莽锄如宿麦。玄扈先生曰:春无注雨,冬无雪,并宜车水灌之。
区种麦法:凡种一亩,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见。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秋旱,则以桑落烧浇之;秋雨泽适,勿浇之。麦冻解,棘柴律之,突绝去其枯叶。区间草生锄之。大男大女治十亩。至五月收,区一亩得百石以上,十亩得千石以上。玄扈先生曰:北土多苦春旱。区种者,尤便灌水。今作畦种法,其便宜倍胜区也。
《齐民要术》曰: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
《士农必用》曰:古农语云:“彭祖寿年八百,不可忘了稙蚕稙麦。”又云“社后种麦争回楼,”又云“衽祖后种麦争回牛。”言夺时之急,如此之甚也。玄扈先生曰:蚕早,麦田亦早;麦田早,秋田亦早。桑须趋趁梅前,兼免致雨损。
《韩氏直说》曰:五六月麦熟,带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过熟则抛费。每日至晚,即便载麦上场堆积,用苫缴覆,以防雨作。苫,须于雨前农隙时备下。如般载不及,即于地内苫积。天晴,乘夜载上场,即摊一二车,薄则易干。碾过一遍,翻过,又一遍,起秸下场,扬子收起。虽未净,直待所收麦都碾尽,然后将未净秸秆再碾。如此,可一日一场;比至麦收尽,已碾讫三之二。农家忙并,无似蚕麦,古语云:“收麦如救火。”玄扈先生曰:梅天雨更多故。若少迟慢,一值阴雨,即为灾伤。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
俞贞木《种树书》曰:麦苗盛时,须使人纵牧于其间,令稍实,则其收倍多。麦属阳,故宜干原;稻属阴,故宜水泽。谚云:“冬无雪,麦不结。”玄扈先生曰:雪可必乎?秋冬宜水灌令保泽,可也。小麦不过冬;大麦不过年。种麦之法:土欲细,沟欲深,耙欲轻,撒欲匀。
王祯《农书》曰:麦种初收时,旋打旋扬,与蚕沙相和:辟虫伤,资地力,苗又耐旱。凡种,须用耧犁下之,又用砘车碾过,日种数亩,盖成垄,易于锄治。又有漫种一法:农人左手挟器盛种,右手握而匀掷于地。既遍,则用耙劳覆之,又颇省力。此北方种麦之法。南方惟用撮种,故用种不多;然粪而锄之,人工既到,所收亦厚。北方芟麦,用钐、绰、腰笼,一人日可收麦数亩。南方收麦,镰割手
种大麦:早稻收割毕,将田锄成行垅,令四畔沟洫通水。下种,以灰粪盖之。谚云:“无灰不种麦。”须灰粪均调为上。玄扈先生曰:大麦最能藏久,可以多积。
种小麦:须拣去雀麦草子,簸去秕粒。在九、十月种。种法与大麦同。若太迟,恐寒鸦至,被食之,则稀出少收。
《齐民要术》曰:种青稞麦,治打时稍难,惟伏日用碌碡碾。右每十亩,用种八斗。与大麦同时熟。好收四十石;石八九斗面。堪作
《齐民要术》曰:种瞿麦,以伏为时。一名地面。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亩收十石。浑蒸曝干,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甚滑。细磨,下绢筛作饼,亦滑美。然为性多秽,一种此物,数年不绝。耘锄之功,更益劬劳。
《齐民要术》曰:种荞麦,五月耕。经二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著子。下雨重子黑,上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稍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落矣。
王祯《农书》曰:荞麦,立秋前后漫撒种,即以灰粪盖之。稠密则结实多,稀则结实少。若种迟,恐花经霜,不结子。
【荞麦】赤茎乌粒,种之则易为工力,收之则不妨农时,晚熟故也。霜降收,则恐其子粒焦落,乃用推镰获之。推镰,见《农器图谱》。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焦作煎饼,配蒜而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于面麦,风俗所尚,供为常食。然中土南方,农家亦种。但晚收,磨食,溲作饼饵,以补面食,饱而有力。实农家居冬之日馔也。
《四时类要》曰“晒大小麦,今年收者,于六月、扫庭除,候地毒热,众手出麦薄摊。取苍耳碎剉,拌晒之。至未时及热收,可以二年不蛀。若有陈,亦须依此法更晒。须在立秋前。秋后,则已有虫生。
又藏麦:三伏日,晒机干,带热收。先以稻草灰铺缸底,复以灰盖之,不蛀。
玄扈先生曰:耕种麦地,俱须晴天。若雨中耕种,令土坚垎,麦不易长;明年秋种,亦不易长。南方种大小麦,最忌水湿,每人一日,只令锄六分,要极细,作垅如龟背。小麦:早种,每亩种七升;晚种九升。大麦:早种,种一斗;晚种一斗二升。麦沟口,种之蚕豆。豆亦忌水、畏寒,腊月宜用灰粪盖之。冬月,宜清理麦沟,令深直泻水,即春雨易泄,不浸麦根。理沟时,一人先运锄将沟中土耙垦松细,一人随后持锹。锹土,匀布畦上。沟泥既肥,麦根益深矣。
【胡麻】《广雅》曰:胡麻,一名藤弘。即俗名脂麻也,作芝麻者非。名巨胜,以其角巨如方胜也。一名方茎,以茎名。一名狗虱,以形名。脂麻名油麻,以其多油也。叶名青蘘,茎名麻黠(亦作麻秸)。中国止有大麻。自汉使张骞,于大宛得其种,故名胡麻,所以别于大麻也。有迟、早二种,黑白赤三色。俗传:胡麻须夫妇同种,即茂盛。久服之,可以休粮。贾思勰曰:俗人呼为乌麻者,非也。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白者油多。《本草》注云:角作八棱者,为巨胜;四棱者,为胡麻。皆以乌者良,白者劣。
崔寔曰: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时雨降,可种之。
《齐民要术》曰:胡麻宜白地种。二三月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下旬为下时。月半前种者,实多而成;月半后种者,少子而多稗也。种欲截雨脚。若不绿湿,则不生。一亩用子二升。漫种者,先以耧耩,然后散子,空曳劳。劳上加人,则土厚不生。耧耩者,炒沙令燥,中和半之。不和沙,下不均。垅种若荒,得用锋、耩。锄不过三遍。刈束欲小,束大,则难燥,打、手复不胜。以五六为一丛,斜倚之。不尔,则风吹倒,损收也。候口开,乘车诣田抖薮,倒坚,以小杖微打之。还丛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尽耳。若乘湿横积,蒸热速干,虽曰郁
王祯《农书》曰:麻,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纹鹊,其色紫黑,取油亦多。可以煎烹,可以燃点,又可以为饭。
《四时类要》曰:种胡麻,每科相去一尺为法。
李时珍曰:按服食家有种青蘘法云:秋间取胡麻子种畦中,如生菜之法。候苗出,采食,滑美如葵。
玄扈先生曰:胡麻油渣,可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