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

崇祯二十二年伊始,分别发生于交趾和日本的两场规模不大的战事,并没有给大明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大明国内各项重大工程依旧在紧张而有序中进展着。
随着冰河时期进入尾声阶段,大明南北方气候正在渐渐恢复正常,十几年大规模移民工程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也在逐渐显现。
尤其是陕西、河南、山东、山西这几个受灾最为严重的行省,在经过数千万人口异地搬迁安置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修复和改善,大自然以它特有的神奇力量,将原先的赤地千里,变成了十几年后的绿满山野。
这里尤以陕北一带的变化最为明显。
陕北地区是最早开展大规模移民工程之地,在彻底平息流贼祸乱后,当地民众大部分被迁移到临洮、西安、凤翔府等地,留在当地人口不足原来的两成。
据陕北各地官府上禀的信息来看,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坡现在大部分已经被绿色植被所覆盖,崇祯初年起连年滴雨未下的境况,在最近数年已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正常的雨季雨水充沛、寒冬大雪纷飞,早已断流的大河流也都基本恢复如初,连带着水量已经极的黄河也有了波涛滚滚的模样。
朱由检对此感到十分欣慰。
没想到当初为了让无数百姓活命而被迫采取的搬迁工程,竟然无意中成为对生态环境最为有利的举措。
为此他特地下旨,将陕北各地减免赋税的期限延长为十年,当地官府官吏俸禄及其他开支,由户部核算明晰后全额划拨。
大明现在真的不差这点钱。
继崇祯二十年太仓总收入突破两千四百万两之后,崇祯二十一年年底统计,太仓收入又增加了三百万两,增长幅度一成还多。
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在太仓收入基数越来越大的基础上,每年一成的增幅,持续下去的话,那可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朱由检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增幅还会有变化,好的变化。
不仅是他对此充满信心,朝堂重臣们大部分比他还要乐观。
随着大明、荷兰、英国之间大海战的结束,海上丝路得以恢复畅通和安全,受到英国长达一年封锁的荷兰商船开始陆续恢复原有航线,崇祯二十一年下半年,荷兰商船抵达马尼拉的数量增加了五成,大明商船开往马尼拉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一势头在崇祯二十二年开始变得更加迅猛。
与之相对应的是,江南地区对远洋大型商船的需求量猛增,为了抓住时机获取更多的利润,金州造船厂开建了四个大型船坞,在保证大明海军新型炮舰建造水平和质量的情况下,开足马力生产民用商船,但就算如此,仍旧是远远无法满足民用商船的需求量。
金州造船厂接到的商船订单已经排到了崇祯二十七年,也就是四年之后了,船厂原有匠人学徒青壮辅工数量,也从最初六百余人猛增到两千多人,船厂面积也是一扩再扩,各种工匠辅工的招工则是每两月便要举行一次,以便更好的应对日益加大的工作量。
金州这座大明大多数人从未听过的城,现在已经成为渤海湾最繁华的所在,城区面积一再扩大,并且正在向船厂所在的渤海东岸延伸着。
由于船厂各个阶层月薪高、补贴多、开支及时,所以工人和他们的家眷们花起钱来也是大方的很,这也就极大带动了商业的繁荣,金州城以及船厂附近,各种各样的商铺酒楼客栈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旗幡飘荡,来自大江南北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很多亲自赶到金州催要自家预定商船的江南豪商以及管事,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好的商机,于是乎,产自江南的布帛、绸盯鞋帽、脂粉、针线、糖果等等各色商品便被海船越此处,在满足金州城消费的同时,再通过陆路向锦州、沈阳以及更北的、正在开发建设中的新城行销。
金州港码头经过勘探和改造,已经成为仅次于津港的北方第二大港,能够同时容纳二十艘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吨左右的大型商船靠泊,而离此不远的金州军港则被列为了禁区,每都有官军队不间断巡哨,严禁无关热靠近。
为了缓解金州造船厂的压力,早日实现大明商船往来全球各地的宏伟目标,在今年,也就是崇祯二十二年年初,朱由检下旨,在上海设立江南造船厂,一应模式照搬金州造船厂,也是分军用和民用两部分,由兵部和工部分别派员管辖,地方官府无权干涉其日常管理。
江南造船厂基础建设完成后,将会从金州造船厂抽调一部分骨干工匠南下工作,以支撑起新船厂的框架,只要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就位,其他的学徒辅工就好了。
一南一北两家大型造船厂,将会极大地提高和促进大明工业的发展水平,也能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人数,将更多的劳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两大船厂的兴建和投入使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诸如篷帆、绳索、铁钉、油漆、木材及加工等等,这些造船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由船厂统一从世面上采购,这些私人作坊从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他们所雇佣的工匠壮工也能赚取薪资供养家口。
为了让更多平民百姓从朝廷投资为主导的产业中受益,朱由检特地下令,凡是与公家合作的私人业主和作坊,必须要按月按时足额给名下雇工发放薪资,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克扣工钱,薪资不得低于公家相关产业工人每月的标准。
公家产业与私人业主发生业务关系前,要对其在当地的信誉和声誉进行排查,凡有恶劣行迹、名声不佳者,禁止合作,有公家之人与其私自勾连者,着锦衣拿办。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让下最广大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初心,但有所违,那这样发展有何意义?
崇祯八年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