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南京勋贵


正阳门是南京的正门,昔年南京还是大明京师时,正阳门是大明的国门,外国使臣来朝觐见必须经过正阳门出入。
当皇太子仪仗进入正阳门时,立即引起了南京城的轰动,大明二百多年没有皇帝或皇太子出现在南京城了,这可是件百年未见的稀罕事。
关于皇太子的传闻可不少,有人说他是位文武双全的仁君,不仅平掉了盘踞在中原的流寇,还北上收复了辽东,更是养活了大量的百姓。
也有人说朱慈烺异常凶残,不仅将八大晋商给一锅端了,连京师中的勋贵也杀了一大批,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外公嘉定候。
但无论怎么样,令人肯定的是,皇太子与天武军不好惹!
进城的天武军连绵不绝,似乎没有尽头,朱慈烺坐在龙辇之中,透过帘子看向在城门两侧夹到欢迎的南京大小官员们,只见他们个个低眉俯首,脸上满是畏惧之色。
朱慈烺暗暗点头,此番带十万天武军进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南京官员们的畏惧会让自己少不少麻烦,他对南京各方势力虽有一定的了解,也打算杀一批立威,但初来乍到,还得先深入了解一下再动手比较好。
一位身穿玉带蟒袍的中年男子,领着一众南京勋贵和文武官员上前几步,道:“臣魏国公徐弘基率南京臣民恭迎皇太子殿下!”
大明的官话并不是后世的北京普通话,而是南京话,在语言上没有什么沟通难度。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魏国公徐弘基并不陌生,他是中山王徐达的第十四世孙,万历年间袭封魏国公,与京师的定国公徐允祯是同宗。
徐家一门两国公,分驻南北二京,并掌管两京的京营兵权,可谓是勋贵中最有实力的。
在徐弘基之后,一群勋贵也纷纷出列请安,有怀远侯常延龄,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弘济,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忻城伯爵赵之龙,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
其中灵璧侯汤国祚是汤和的后人,汤和和徐达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累封至信国公,获赐世袭诰券,七十岁时寿终,被追封为东瓯王。
但在汤和死后,因其子、孙、曾孙三代均早逝,无法袭爵,汤氏子孙到了明英宗时失去了爵位,明世宗时汤和五世孙汤绍宗以功臣后续封灵璧侯,仍获诰券。
临淮侯李弘济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十一世孙,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大明开国元勋,战功显赫,死后不仅封王还配享太庙。
怀远侯常延龄是常遇春的后人,诚意伯刘孔昭是刘伯温的后人.......
南京的一帮勋贵,祖上大多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各家族势力在江南一带根深蒂固。
朱慈烺对这些开国功臣之后并不感冒,在这里站着的一群勋贵,大多是没骨气的孬种,历史上清兵入关南下后,南京大多数勋贵都主动开城迎降,丢尽了他们祖宗的脸面!
魏国公徐弘基道:“殿下,臣等迎驾来晚了,还请殿下恕罪。”
朱慈烺笑呵呵道:“不晚,众卿都是功臣之后,不必那么客气。”
朱慈烺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很失望,不希望自己来南京监国,但既然来了,又带来了十万天武军,谅谁也不敢阴阳怪气龇牙咧嘴的。
徐弘基继续道:“为殿下准备的接风宴已经在奉天殿安排好了,请殿下移步宫城。”
“好!”朱慈烺点点头,对徐弘基的态度很满意。
南京城中最有实权的三个职位,分别是南京守备,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兵部尚书,其中魏国公徐弘基就以勋贵兼职南京守备,掌管后军都督府,在南京勋贵中最有分量。
整座南京城和北京城类似,也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三道城墙,由于位于东郊的南京紫禁城距离钟山太近,朱元璋担心有人在钟山上炮轰紫禁城,就下令修建一道外郭城。
南京城是依水而建,东南两面是陆地,北面是玄武湖,西边是秦淮河,都是南京的屏障,在城外除了四周山川的天然屏障,还有六座卫城,经过数代的修建,这些城防结构非常的完善。
南京城的城防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城墙普遍都在四丈以上,十分的坚固,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豆腐渣攻城,下旨在每一块砖石上都必须刻上制造人的名字,彻底贯彻责任到人的原则,如果哪块城砖出现了塌陷,那么制造人和负责监工的官员实行连坐制。
朱慈烺曾在后世浏览南京明城墙时看到过刻有制造人的砖石,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雨,南京明城墙依然坚固万分。
南京城楼雄伟壮阔,俯视全城一览无余,城墙宽达五丈,可容多骑并排,上面放置了床弩、投石器、火炮一类的大型城防武器,而且分为上下两层,可谓是固若金汤。
不过朱慈烺清楚,历史上无论是南明还是太平天国,乃至民国,南京依托城防守住的例子可以说没有,可见城防的强弱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敌军攻到南京城下时,基本都已经大势已去了。
仪仗前往紫禁城之时,朱慈烺透过帘子看向周围的南京城百姓,眉头不禁微微一皱。
他见周围的百姓中一片穿红戴绿的,不仅脚上的鞋子五花八门的,连头上的帽子也是千奇百怪,甚至有不少人头戴绿帽子......
“真是天高皇帝远,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朱慈烺心中有些不悦。
大明在穿衣服上有着严格规定,比如读书人穿着“逢掖”,庶民只能是“服浅色”,不得穿金戴银,首饰也不允许用金玉珠翠,如今南京城内的读书人不像读书人,老百姓不像老百姓,越来越不循规蹈矩,越来越不靠谱了。
朱慈烺并非封建思想,穿红戴绿本没什么,在后世也习以为常,关键是这里有些士人百姓还他妈的穿着大红袍服,甚至有的男同志趿着一双大红绣花鞋,戴着绿帽子更是随处可见,一色的女装大佬......
这不仅仅是民风开放的问题了,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政治,江南的民众已经开始将朝廷律令置若罔闻,甚至越是不允许,大家越是想试试,对朝廷规定的各种规矩说打乱就打乱。
这个苗头很不好,百姓都是如此,江南这些士人呢?难怪朝廷对江南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各种税都收不上来,其中的问题太大了!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