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要备战了
裴世矩:“为什么让书生离开夏国?”
周之翎叹了口气说道:“夏王已经出征洛阳,在虎牢受阻?”
裴世矩:“他的意思是,夏王一定会败?兵火烧到河北来?”
周之翎:“他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肯定!”
裴世矩点点头说道:“5两金子买不了你的忠心,一定还有其他事,让你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不过,在洛阳的种种传说,他是一个可以投靠的人。你走吧,钱和粮食,船只都会给你准备好的。”
裴世矩看着周之翎离去,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没有想错过这样的宝贝。听他们的口气,夏王要折在洛阳?可是现在是骑虎难下啊!能撤回来么?”
吴欢在准备种红薯的地里,测试着迫击炮,炮弹带着白色的烟雾急速下落,“噗呲!”砸进泥地里。
这是训练弹,没有装炸药和引信,现在是在测距,做发表,有了发表,作战的时候,清楚的知道自己发的炮弹,准确的落点。
吴欢看了一眼距离,对张瑜说道:“抬升一度,发!”
打完整个从45度角到85度角的标尺,吴欢才知道这门迫击炮的距离实在太蹩脚了,最远距离才1200米。
1200米是什么概念骑兵冲锋的时速超过了40公里,也就是说,1200米,一分多点钟就到面前了。
吴欢面对的绝大多数都是骑兵,无论是高开道,还是可能面对的李世民,又或者奚人,契丹人,突厥人,还是高句丽人,他们的主力都是骑兵。
吴欢要长距离的,那就只有上大口径的,120毫米迫击炮进入吴欢的视野。120毫米有着比155毫米榴弹炮还要优秀的威力,10公里的程,刚好覆盖目光极致的视野。
当然这迫击炮成为斩首的最好工具,在对战的时候弄个10门,对着敌人的帅帐一顿乱炸,看看李世民是不是还有主角光环护炸不炸的死如果炸死了呢算了,对李世民的观感还好,不必要做太绝。
那其他人在李世民帐下的人呢?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等,这些人来,自己该怎么办?难道就束手就擒?
面对李世民,自己下不了手。但对李建成呢?吴欢发现一个问题,李建成的口碑在这里,比李世民的口碑要好的很多,完全可以用的上一个贤字。
就是因为太好了,对李世民太过优柔寡断,所以死的自己。任是这样,李世民也不敢给李建成一个恶头衔,只是用了一个中谥号隐,后来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追赠隐太子。
李世民对李元吉就没有什么号脸色,杀其子,纳其妃,未了还给自己的弟弟一个,恶谥号剌。暴戾无亲曰剌,这是多么深的成见。
吴欢让人继续测试迫击炮,自己不再待在这里了,被李世民的作为恶心到了。
10个孩子,说杀了就杀了,美其名曰斩草除根。我呸!天下之大,藏10个孩子藏不下?就是杀人杀疯了,连孩子都不放过。
至于李世民那么多的儿子死于非命,就不去说了。
其实吴欢也知道,在那个位置上是不由己的。李建成是优柔寡断和李世民的果决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对孩子下手,好太说不过去了。
吴欢让工匠们铸造120毫米的无缝钢管,自己拿着鱼竿到滦河的回水弯钓鱼。
周之翎回来了,带回来6千多贯铜钱,还有6万石粮食。河北的粮食就是便宜,一斗麦子11文,一石110文。这6万担粮食足够山寨里的人,吃上几年的。
周之翎来到吴欢面前:“你猜,我和夏国谁做生意?”
吴欢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裴世矩?”
周之翎惊讶的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吴欢无奈的说道:“你都让我猜了,这肯定是我知道的人,整个夏国和我们有纠葛的就那么几个人,裴世矩是他们中权势最盛的一个,所以必定是裴世矩无疑!”
周之翎:“主公猜的真准!就是裴世矩!他要求我们在3月21之前再运30万斤钢锭过去。”
吴欢:“给他!我们存了多少钢锭了?”
周之翎:“这我刚回来,不知道!我走的时候,已经存了800吨,这次我去夏国也有10天了吧,这样算来,应该有1200吨以上了。”
吴欢想想说道:“明天早上给寨子里的人发薪俸。让他们把家里的青壮劳力都请来,民工包吃住,月俸300文,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男女不限。”
周之翎:“怎么突然就招人了?”
吴欢叹了口气说道:“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李唐!高开道,李世民,很可能李建成也来,所以我们的防御工事要尽快建立起来,而且很可能2个月就来。”
周之翎:“啊!这是怎么回事?”
吴欢:“窦建德被俘,整个夏国很可能都投降,这样我们的位置就被暴露。裴世矩会把我们卖给李唐。到时候,李唐必定让寻找我们!10,来回沧州,这范围太小了,我们环渤海一圈,不用几天就找到我们。
我们算算时间,5月洛阳城应该出结果了,吞整个夏国之地,估计要2个月,裴世矩从洺州到长安1个月,然后长安发命令到幽州要10天。然后滦州派兵来扰,这样说来,最早6月中旬,最迟7月我们就要面临大战了。”
周之翎:“那我们放弃交易?”
吴欢:“不!我们尽量的多交易,最好多弄几艘海船。在棉花收获后,看时机,如何滦州真不可再呆,我们就去侯城。”
周之翎沉吟一下说道:“冬天去侯城?”
吴欢:“真的被急了才做的准备,不过,这种可能很小,但也要做好准备。怎么你怕冷?”
周之翎点点头。
吴欢:“这又什么好怕的,有外面的那些白叠子,就是再北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