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试运行?

由一位征战中的将军提出,由两位大唐的首辅剖析,由大唐的皇帝详解,再由在场的朝廷重臣通过。
站在整个大唐权力最高层的一群人,几乎以一种玩笑的模式,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大唐顶端构架的重现构建。
外官、京官、朝臣、侍臣、制臣、辅臣构成的崭新的的晋升途径。
侍臣会议,制臣会议,首辅,皇帝构成的最顶层构架。
皇帝的专权和制侍的分权,构成了权力的运行模式。
无论是皇帝李纯,还是今天参与今天小朝会的臣子,这种由郭戎提出的崭新的体制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然而,在整体构架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之后,紫辰殿中却陷入了一种有些尴尬的局面。
构架是完成了,但是,这种开天辟地的新模式却没有人真正尝试过。
甚至于别说尝试,就连旁观都没有人真正旁观过,于是就产生了既没有吃过猪肉,又没有看过肥猪跑的尴尬。
至于,把这套“分权、共治”的渊源提升到先秦“共和”的杜佑的老脸上都出现了微微的红晕。
当然,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都没有人可以和杜佑相提并论,所以杜佑干脆眼一闭,直接在紫辰殿上开始打起了瞌睡。
好在,在场的并不是真的没有人了解这套由郭戎提出的制度和构架。
在整个大唐范围之内,如果说有谁最为了解郭戎,或者说有谁的思想最和郭戎相近,那就只能是代替郭戎坐镇长安的长缨军长史、京营禁军团练使的韩愈。
今天的紫辰殿之中,高官不如狗,勋贵满地走,韩愈可以算作是官职最低的存在。
除却领取俸禄之外的青银光禄大夫,韩愈长缨军长史、京营禁军团练使的本官仅仅是正五品上而已。
但是,在今天的紫辰殿中,却没有人敢于敢于小看周围本官只有正五品上的蝇头小利。
在没有郭戎的历史上,这位昌黎先生风光过,也没落过,高升过,也贬谪过,一封找揍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可以说是韩愈人生的常态。
这位从出道就声名显赫的文坛领袖,在风骨上同样毫无缺损,面对贬谪,这位爷的选择是告诉送自己出关的侄孙韩湘,好收吾骨瘴江边。
有这样的性格,再有这样文坛领袖的身份,被反复的贬谪和启用也算不得什么新闻。
长缨军长史说破天不过是个正五品十年
饶是如此,一生七上七下,哪怕在朝贬夕召的中晚唐也堪称一绝。
然而,因为郭戎这个乱入的因素,尚没有在愣头青道路上撞破脑袋的韩愈,被郭戎率军直冲国子监抢人的壮举所吸引。
在内心的热血永远都会冷却的韩愈心中,郭戎这样一个为了打造强军,丝毫不顾及代价的行为和他显然是同路人。
然后,热血、爱国青年韩愈,被郭戎从后世带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大炮代表正义的理论洗脑,成为了一个穿越了时代,被辩证唯物主义、大炮正义主义,实用主义武装起来的冷静的疯狂者。
然后,顺利的被郭戎洗脑之后,怀揣着和郭戎几乎一样复兴大唐理想知悉,韩愈心甘情愿的成为了郭戎的助手和幕僚。
相比较没有郭戎的那个历史上,此时的韩愈虽然也是曾经是士林领袖,但是没有担任过国子祭酒,又没有引领古文运动的韩愈在文坛上的地位远远无法另外一个时空相提并论。
然而,老老实实的跟随郭戎,安安稳稳的坐镇长安,踏踏实实选拔训练新兵的韩愈却在无形中成为了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大唐最为安稳之人。
首先,鬼都知道韩愈是郭戎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只要郭戎不倒,就绝对没有人敢动韩愈分毫。
其次,虽然长安城内名将多如狗,勋贵满地走,将校不如鸡,饿狼形同鼠,但是谁都知道长安最强大的禁军留守处,以及禁军新军训练营的实际掌管着。
而这两处常年拥有通过训练,常年至少拥有五万精锐的禁军或者禁军的预备兵,而他们才是长安城最强大的守卫力量。
从某种意义来说,韩愈才是真正掌控了长安的人。
某种情况下,韩愈甚至获得了拥立大唐皇帝的权利。
只不过,韩愈却确实承受了这一份信任。
在郭戎率军出征的时候,韩愈在长安选拔、训练禁军的新兵,在禁苑忽悠、培训禁军中的政治工作人才;
当郭戎南征北战的时候,韩愈在长安选拔、训练禁军的新兵,在禁苑忽悠、培训禁军中的政治工作人才;
当郭戎在天南地北立下不世军功的时候,韩愈在长安选拔、训练禁军的新兵,在禁苑忽悠、培训禁军中的政治工作人才;
当郭戎完成使命,荣归故里的时候,韩愈依旧在一刻不停的韩愈在长安选拔、训练禁军的新兵,在禁苑忽悠、培训禁军中的政治工作人才;
整整五年的时间,韩愈没有离开过长安,甚至连禁苑都极少离开,以至于士林中关于韩愈的声名都在逐渐消散。
但是,就在韩愈逐渐被世人和士人遗忘的这五年的时间里,在韩愈的统筹之下,训练出了二十万合格的禁军士卒、十万人的禁军预备兵,以及超过三千名被无限忠诚洗脑的年轻军校。
当然,韩愈做的不仅仅只有这些。
韩愈、郭戎初次在禁苑相见的时候,郭戎PUA韩愈的时候,不仅仅使用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还曾经把自己后世曾经见到的比如兔子的集体领导,朱明的内阁,汉斯喵的二元制,约翰牛的立宪制,高卢鸡的两半制,一股脑的塞给了韩愈。
美其名曰:政治清明。
当然,对于当时的郭戎来说,这一切内容只不过是对韩愈PUA的内容而已,只要能吸引韩愈,让韩愈留下来辅助自己就OK。
只不过,郭戎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自己不在意的东西,却深深的印刻在了韩愈的脑海中。
虽然韩愈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培训新兵和培训年轻政委指导员上,但是事实上,韩愈对郭戎当时提出的这些后世的体制的研究也没有放弃,而且进行了深入的模拟和推演。
随着韩愈的研究深入,推演广泛,韩愈无意中发现太上皇执掌大权的这段时间,大唐顶端的运行模式跟郭戎曾经提起的那些制度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上皇李诵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就等同于郭戎口中兔子家的那位大大。
而众人眼中应当是傀儡的皇帝李纯不仅不是傀儡,反而掌控了实际上的治权,担当然这个前提是符合李诵提出的方向。
李纯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皇帝,不仅没有擅权,更没有头脑发热的试图提前上位,而是选择了继续分权……
于是,总结了各种观点,又研究了如今大唐立国近两年的经历之后,韩愈带领几名弃文从武的年青学子,完成了这样一套看起来不伦不类,但是非常适合如今后太上皇时代的大唐。
彷照后世广泛使用代议制的侍臣会议,表面上使得侍臣级别的重臣获得了堪比帝王的权利。
只要稍稍的加以引导,这种主动放权,主动受到约束的君王,可以轻松的获得从士人到世人强一色的支持。
但是实质上,韩愈留下的诸多后门,足够皇帝掌控全局,却使得臣子对皇帝感恩涕零。
然后,韩愈完成了这个初始版本,又经过了吴少雄这位研究人心不亚于李诵的老狐狸的进一步改良。
尤其是侍、制、辅的创意更是神来之笔。
侍,即侍奉;
制,即制诏;
辅,即辅左。
相比较韩愈原始版本中那些看起来让人很懵逼的称呼,经过老狐狸一般的吴少雄的改良之后,所有人都可以从华夏的历史中获得这些词汇的渊源。
有了老狐狸的改良,所有人都会明白,制侍级别重臣及特殊的地位,使得制侍重臣的地位被一下子拔高,而且易于理解。
而这其中最大BUG,则是侍臣的不确定性。
既没有规定侍臣的任期,又没有规定侍臣参加侍臣会议之外的权限,更为重要的时候,没有约定成为侍臣的条件。
高官可以,重臣可以,贤达可以,大将可以,帅才可以……
进一步海阔天空,甚至可以掌握对抗天子的权柄,这种诱惑力对于唐人来说根本无法掩饰,更何况,如果不是获罪,侍臣一旦获得,将不会轻易搏斗,除非是获罪或者卖国。
有这一老一小,一正一邪的改良存在,才使得这一整套体系不仅完整,而且诱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韩愈比郭戎还要清楚这一套体系的运行。
“陛下!”
韩愈突然的出声,一下子将紫辰殿中的所有人都吸引了过去。
“韩爱卿这是……”
“陛下,既然诸公已经初步定下这规程,何不在今天尝试一下,以郭大将军提交的内容以侍臣会议进行……从而早日将这郭大将军进献的制度早日完善。”
“好!”
韩愈的建议一下子获得了所有的人的支持,看到所有人满心鼓舞,充满期待,不需要看结果,韩愈知道,郭戎赢麻了。
侍臣的权利是强大的!
侍臣的地位崇高!
大唐立国两百年,豪门、勋贵、世家、大族、门阀数不胜数,但是侍臣的数量是有限的!
只有这种方式,才会让所有的人主动对皇帝李纯低下头颅。
而这有这样,才能最好的完成郭戎所希望的统一战线,凝聚所有力量,西征,收复河西……
“很好,既然诸卿没有意见,那我们就试一试,就由杜相主持今天的侍臣会议如何?”
然而,刚刚开口,就听到了来自杜佑本人的声音。
“陛下,可是答应过老臣,平叛之后允许老臣颐养天年的,而且臣年长之后,身体状态不卒,精力疲乏……”
虽然杜佑说自己年长体衰,精力疲乏,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
“好吧,那朕自然不能食言而肥,如果我没记错,杜相为大唐立下功勋数不胜数,朕以为杜相致职之后,授杜相以侍臣,似乎符合?”
“谢陛下!”
在场的都是大堂的才俊,听到这种见到到苍白,连掩饰都不愿意掩饰的对话,谁还看不出这就是杜佑配合李纯演的一出双黄。
但是,包括李绛在内,所有有人都用一种无比羡慕的目光看向了杜佑。
和其他人不同,杜佑这种因为致职获得的侍臣资格几乎可以伴随杜佑一生,毕竟杜佑已经致职,只要杜佑自己不作死,就会有人能拿掉他的侍臣。
而有了这样一位侍臣的存在,则可以庇护整个家族……
随着杜佑领旨谢恩,心满意足的带着侍臣老僧坐定,而李纯也不再多掩饰。
“李相,那就不要客气了,朕今天就命你以首辅之职,主持今天的侍臣会议。”
“遵旨!”
说罢,李绛一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内容拿出开始在众人面前宣读,整个过程丝滑无比。
“除却郑滑、淮西等之外,大将军已经决定,让之前支援汴州战场的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太子六率短暂休整之后押送……一同返回长安。”
“除此之外,对于河北叛军也已经有了初步的部署,考虑到决战之时损失不小,为了尽可能的保存禁军实力,大将军不准备迅速北上,而准备缓攻,具体如下:中郎将莫林即墨领军提前渡河,……”
“鲁北军开始向东北方向沧州禁军,支援在沧州、泾州和成德王承宗麾下鏖战了一个多月的左武卫。”
“长缨军和重建的天雄军将在滑州、郑州进行半个月的修整,以来让所有士卒得到休息……”
“大约十月中旬,大将军将亲率长缨军主力渡渡过大河,直扑魏州……”
“与此同时天雄军北渡之后直接进攻卫州,鲁北军在确保沧州无恙的情况下进攻贝州……”
“力求以雷霆之势,剿灭惶惶不可终日的魏博军,震慑各方势力……!”
“陛下,诸公,这便是大将军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大体计划,我个人认为大将军的安排已经相当妥当,请诸公表决,是否,同意大将军的计划。”
“可!”
“同意!”
“同意!”
刚开,回答的时候还有些随意,但是渐渐地,随着一声又一声,渐渐的在紫辰殿内形成了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感觉。
大唐,侍臣会议的第一次表决,以全票通过了郭戎制定的平叛计划。
当李绛宣布表决通过的一刻,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产生了一个感觉,一个属于大唐的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参与了这次会议的君臣都很满意,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郭戎推迟北上的真正原因,当这次会议举行的时候,郭戎已经悄然踏上了东进之路。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