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春耕

东营奶牛养殖基地旁边。
那五千多亩牧草场,因为陆续投入使用的脱盐车,目前已经初步改造完成了一大半。
丰民农业的农机出租公司,已经接收了8组脱盐车队,标准的一组脱盐车队,由一辆脱盐车、一辆初筛车、一辆柴油供电车、一辆供水车、一辆零件维修车、两辆混土车、八辆运土车、三辆挖掘机组成。
一个台班可以改造12亩盐碱地。
通常一天干两个台班,8组一天下来,就可以改造192亩盐碱地左右。
东营牧草场这五千多亩,还是加班加点下,才完成了初步改造近三千亩。
不过随着工程机械厂的正式量产,接下来的脱盐车队,会变得更加专业,数量也会更加庞大。
对于盐碱地的改造规模,会持续提升上来。
丰民农业旗下的另一个公司,农田医生公司在鲁省农科院,又挖了一大批人,弄得鲁省科学院都快被掏空了,不得不提高待遇,对剩下的那些人进行安抚。
农田医生公司和北方农业研究所,两者的不少人,都是互相兼职的。
比如马长江,就是研究所所长,兼任农业医生公司技术执行官。
十几个今年本科快毕业的大学生,被拉过来当实习员工,正在牧草场上检测着土壤。
集装箱房内,负责统计数据的秦文斌,看着一页页数据,小声的惊呼起来:“我靠,这土牛逼了。”
他们都是农业大学的学生,自然知道土壤的养分重要性,东营这边的土地,就算是可以正常耕作的普通农田,基本上都有轻微的盐碱情况。
“腐殖质相当好,酸碱度也相对平衡,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氮离子,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基本达标了,现在还欠缺的钙、镁、钠,定向补充即可。”另一个年轻人说道。
秦文斌摇头笑道:“公司的脱盐车太彻底了,基本将中表层土壤中的钠盐都清空了,反而要补充钠盐,维持一定的钠离子水平。”
推门而入的马长江,好奇的问道:“说什么呢?”
秦文斌急忙站起来:“马老师,没什么,就是聊聊脱盐车的脱盐太彻底了,现在牧草场的土壤反而缺乏钠元素,需要重新补充。”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脱盐车都是超量提取的,这样比较方便,反正公司的氯化钠成本不高,定量补充就可以了。”
“那倒也是。”秦文斌点了点头。
马长江吩咐道:“你们近期的任务,可以去东营的其他区域,检测一下土壤的具体成份,然后上传到公司的数据库中。”
“好的,马老师。”
此时牧草场上,除了正在作业的脱盐车队,还有正在平整土地的农机队。
之前是马长江同事的吕保家,就是从事牧草研究工作的技术员,他也在这片牧草场中。
他根据华北平原的气候,规划了牧草场的种植品种,其中两千亩种植苜蓿草,两千亩种植黑麦草,最后一千多亩,种植绿州一号。
对于牲畜而言,长期喂养单一的牧草,是会造成营养不良的,因此要多准备几个品种的牧草,同时加上青储料、干草、精饲料,才可以保证牲畜身体健康。
而且种植苜蓿草(豆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苜蓿草的根部有根瘤菌,会促进土壤固氮,进一步改良土壤。
“老马,我们这边安排得差不多。”
马长江走出来:“保家,苜蓿的改良工作,你们要安排一下。”
“我会安排的。”吕保家一边洗手一边回道。
虽然米国的苜蓿品种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产量比较高,但是米国人的苜蓿品种中有一大半是转基因苜蓿。
转基因苜蓿在国内是禁止种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生物安全的考虑,还有战略安全的考虑。
因为转基因农作物,是没有办法繁殖的,不利于供应链安全,别人的东西再好,终究不如自己拥有的。
与此同时。
由于天气逐渐转暖,鲁省的春耕工作也开始了。
在东营奶牛养殖基地附近的一个村子,不少农民开着拖拉机,在农田上犁着田。
丰民农业的几个业务员,走向正在一个老农民。
“老叔在打田?”
抽着烟杆的老农民,转过头来定睛一看:“这不是虎子吗?你不是在奶牛场吗?咋跑这边来了?”
是本村出来的张烈虎,急忙介绍了起来,几个同事和老农民,这才熟悉了一点。
然后张烈虎,开始又介绍了牧草合作的事情。
“你们公司要开发盐碱地?虎子,你别骗老叔我。”老农民一脸狐疑,感觉这个合作不靠谱。
“老叔,我骗你做什么,你那8亩多盐碱田,放在那里也是荒着,签了合同,我们公司免费改造,你只需要拿出三层土地,来种植牧草。”张烈虎劝说着。
老农民吐了一口烟:“我考虑一下。”
“老叔,别犹豫了,这又不用钱,如果那8亩盐碱田可以种东西,一年可以收多万把块钱。”
只是老农民仍然在迟疑。
张烈虎看到这样,只能去找其他人,忙碌一天才签约6户,签约的盐碱地一共只有27亩。
面对农民的不相信和迟疑,张烈虎晚上只能找自己父亲,将几个比较好亲戚叫过来,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
第二天,他带着那几个业务员过来,村里面不少都指指点点的,反正风言风语是少不了的。
加上他自己家,今天又签约了14户,这些都是张烈虎的亲朋好友,一共拿下93亩盐碱地。
加上昨天的27亩,张家村才勉强凑够了120亩。
一个业务员无奈的摇了摇头:“张哥,走吧!你们村估计是极限了。”
张烈虎当然知道,其他人估计不是骂骗子,就是在说风凉话,只有出成果了,狠狠地打这帮家伙的脸,他们才会转变态度。
看着快中午了,张烈虎开着皮卡车,返回了丰民农业的总部。
总部的食堂上,打了饭后,他突然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
“虎子,你们那边怎样?”
张烈虎转过身来:“涛哥,我弄了两天,才签了120亩,你呢?”
蔡海涛也是一脸苦笑:“比你好一点,174亩。”
“看来都是差不多,三组、五组也是一百多亩。”
五个业务小组,一边吃一边吐槽着,显然这几天的情况,让他们有些郁闷。
一件事物的出现,要让农民接受,除非出现盈利的人,不然他们不会轻易跟进。
而出现盈利的项目,又容易一窝蜂的盲目跟风,沙糖桔种植就是一个道理,不少农户盲目跟风种植,最后导致生产过剩,大家都没有钱赚了。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