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超越未来

龙图腾的一个发布会,就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光刻法的半导体产业全面败退,让之前还有态度暧昧的西洲半导体企业,更加依赖纺织法半导体。
哪怕尼德兰有阿斯麦这个光刻机巨头,他们也非常无奈,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和恩智浦确实想维持光刻法的产业链,奈何纺织法太强大,直接压制光刻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产业单一的台积电、联电、联发科等南波湾的半导体企业,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而高丽三星不死也脱层皮。
东瀛占据光刻法半导体的一部分上游,同样影响非常巨大,目前只能靠英特尔和格芯、德州仪器的订单,勉强维持半死不活的状态。
也就是说,东北亚地区的光刻法半导体,基本被打残了。
接下来就要看纺织法半导体联盟,如何处理这三个地区的半导体企业。
光刻法半导体企业的惨败,引发的连锁反应,开始一点点扩大着,也在逐步发酵着,估计今年六月份前后,就会出现大变动。
另一边。
黄修远的替身机器人,来到了太阳谷产业园的龙图腾光能研究所,一直负责蜗牛工业技术工作的杜金华,近期也在该产业园内。
听到黄修远过来,杜金华急忙出来迎接。
“黄总,欢迎过来太阳谷莅临指导。”
他笑着摇摇头:“别见外,带我进去看看,听说你们研发了一个好东西。”
杜金华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是的,黄总请跟我来。”
一行人进入光能研究所内部。
在研究所的内部,杜金华给他介绍了光能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陈建先。
该研究员也是燧人系科研部中,最年轻的首席研究员,才27岁就当上了,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太可能被提拔上来的。
“董事长,非常高兴见到您!”陈建先激动的伸出手来。
黄修远也笑着和对方握手:“都是自己人,大家的努力成果,别藏着掖着,让我开开眼界。”
“董事长见笑了。”杜金华示意陈建先好好表现。
陈建先自然会意,董事长过来考察成果,要是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他们就对不起自己的努力了。
研究所的太阳能电池板制备实验室内,陈建先拿出一片刚刚合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如数家珍一般的介绍起来:
“董事长,这就是我们最新研发的新技术,通过复合纳米蛋白石结构层,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可以极大提升硅纳米层的光波共振效应,从而实现载流子倍增。”
黄修远拿起那片太阳能电池板,看起来和普通复合型太阳能电池板差不多,但其内部增加了一层纳米蛋白石结构层。
之前在金纳米棒颗粒上,就是因为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可以促使金纳米棒对近红外光,产生一种共振效应。
而新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蛋白石纳米结构层,同样是利用了特殊纳米结构,对光波的共振效应。
这种蛋白石纳米结构,可以提升硅纳米层的共振效应,从而提升载流子的产生数量,而载流子的数量,其实就是太阳能发电量的内在核心。
提升一倍的载流子激发量,就意味着发电量提升了一倍。
当然,这个技术仅仅可以利用在光伏发电上,对于光热发电是没有效果的。
而之前蜗牛工业的硅纳米光伏发电效率,是29.2%左右,这还是技术进步后的效率,之前一开始的时候,光伏的效率只有28%左右。
也就是说,蛋白石纳米结构层的应用,直接让光伏发电效率,才29.2%提升到58.4%。
加上光热发电的12.3%,太阳能发电的综合效率,提升到70.7%的新高度。
黄修远赞叹不已:“这是革命性的提升。”
“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没有高效率的光伏基础,蛋白石纳米结构层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陈建先谦虚的回道。
黄修远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稍微提了一句,光能研究所就真搞出了一个如此强大的技术。
在他的未来记忆中,自然有关于蛋白石纳米结构层的技术,不过未来的蛋白石纳米结构层中,也仅仅只能将光伏发电效率提升到45.7%左右。
显然陈建先团队,在蛋白石纳米结构层的研究上,超出了未来的范畴。
黄修远摇了摇头:“不,你们的技术确实是革命性的进步,目前这项技术,是否具备低成本量产的?”
“董事长,我们正在尝试,不过需要一段时间,当前蛋白石纳米结构层的造价,还相对比较高。”杜金华解释道。
“大概多少?”
杜金华也露出一丝无奈:“每平方米蛋白石纳米结构层,生产成本大概在5.6万元左右。”
听到这个价格,黄修远也知道偏高了:“这个价格确实挺高的,不过航天领域可以考虑一下,民用产品需要降低成本。”
“我也是这样想的。”杜金华点了点头。
而陈建先等研究员,同样明白这个成本太高了,一平方米成本就要5.6万,对于成本有限制的民用领域,明显会拉长成本回收周期。
而在不计成本的航天领域,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陈建先在实验室内,演示了模拟自然环境发电,果然发电效率提升到非常多。
普通光伏板、复合型太阳能电池板、超复合型太阳能电池板,三者在同样的光照环境下,产生电能密度差别巨大。
普通光伏板是14%左右。
复合板是41.5%左右。
超复合板则是70.7%左右。
在同样的光照下条件下,超复合板一片相当于普通光伏板五片,蛋白石纳米结构层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对于国内的发电系统而言,将可以进一步挖掘太阳能发电的潜力。
黄修远考完模拟测试后,向杜金华吩咐道:
“金华,这项技术潜力巨大,你们要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将生产成本压低下来,只要每平方成本低于一万,就可以进入民用了。”
杜金华应下这件事:“明白,我会向科研部说明情况,让他们加大光能研究所的研发经费。”
“对了,如果高效率版本,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可以考虑压低效率,只要性价比最高,效率低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董事长高见,我们一定努力。”陈建先急忙回道。
这个技术的出现,确实给黄修远带来一些惊喜,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现在的科研条件下,存在超越未来的可能性,也证明他大规模投入的科研经费,正在加速催生一系列新技术。
说不定,他一种心心念念的抗中子技术,也有可能被研发出来。
上一章
目录